6月23日,第五届山东网络文明周启动仪式在滨州市举行。这期间,山东省将开展网络道德建设座谈会、网络立德树人研学等10余场活动,推动网络文明建设全面铺开、走深走实,激励带动全社会积极投身网络文明建设,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为网络强省建设提供坚实支撑,擦亮美好幸福生活底色。
近年来,山东省充分发挥文脉资源优势,坚持多元共建理念,广泛凝聚合力,深入推进文化“两创”,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精品的数字化、网络化传播,推动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网络文明建设生动局面,打造了更多彰显文明精髓、独具齐鲁特色的网络文化品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艺术展演、文化讲述、科技演讲等丰富多彩的载体形式,为提升网络文明建设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提供了科技支撑,擘画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融共生的网络文明新图景。
解放生产力,释放想象力,AI助力乡村振兴,赋能千行百业,以人工智能点亮网络文明时空,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变革。当前,“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到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开启一个‘人工智能+’的全新纪元,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点亮网络文明的科技之光,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秩序,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注入新活力。
网络文明是新形势下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领域。网络文明越来越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越来越成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准。山东是网络大省,网民规模达7822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7.6%,必须用心用力做好网络文明建设这道数字时代的必答题。
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必须强化思想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网络空间,把握传播规律,创新传播机制,做好宣传阐释,营造浓厚氛围,以强有力的舆论引领,诠释时代表达、山东表达,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广大网民将科技的力量转化为网络空间向上向善的力量,推动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同频共振、双向奔赴,让云端共识落地为指尖日常,推动网络文明倡议真正转化为行动自觉,让网络文明从思想理念落实为具体实践。
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必须繁荣网络文化。山东是文化大省,自古以来,被称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要立足文脉资源优势,聚力激浊扬清,培育更多具有鲜明齐鲁文化特色的原创IP,打造更多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的文创产品,铸造更多彰显文明精髓、独具齐鲁特色的网络文化品牌,为建设清朗文明的网上精神家园注入更多正能量。要加强“自媒体”管理,深化MCN机构治理,深化协同推进,坚持多元共建,激发网络社会组织、互联网企业、广大网民等各类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网络文明建设共同体,让更多网络文明建设优秀案例、“双百”正能量网络精品、“好网民·在山东”优秀故事层出不穷、不断涌现出来。
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必须注重科技创新。要结合实际,深入推进文化“两创”,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精品的数字化、网络化传播,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建设手段,丰富传播载体,进一步推动数字技术普及应用,促进数字成果普惠共享,让传统艺术绽放数字新生,让文化根脉得到创新传承,让人工智能不断开启文明新纪元,汇聚起崇尚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明强大力量。(王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