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及阅兵仪式在即,街巷间早已弥漫着一股肃穆而又热烈的期待。说是期待,更像是一种沉甸甸的缅怀,是一种在血脉里世代相传的共同记忆。回望历史,那漫漫长路不再雾霭沉沉,因为有越来越多的“孤勇者”正追寻着历史真相,将正义与文明的火种郑重传递。
直面历史,依靠的是史实铁证。1995年夏,年轻的张纯如女士只身前往南京,探寻自年少时就一直萦绕心头的历史谜团。她走访了大量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甚至直面参战日军,最终依靠着极为顽强的毅力,于1997年出版了《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这是60年来首次有作者用英文向西方世界揭露这场骇人听闻的暴行。历史的真相从不乏守护者。2025年初,法国友人马库斯将外祖父珍藏的618张记录了淞沪会战等历史瞬间的照片与史料笔记无偿捐赠给中国。他说:“这不仅是我们家族的经历,更是一段沉重的历史见证,这段历史不应该被遗忘。”这些无私义举,让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辩无可辩,也让全球更多青年一代直面这段沉痛的记忆。
直面历史,需要自上而下的担当。1970年,时任西德总理的威利·勃兰特,在华沙犹太区起义纪念碑前的一跪,让整个德意志民族重新站了起来。2013年,已卸任日本首相的鸠山由纪夫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深深鞠躬,为日本侵华时期所犯下的罪行真诚道歉和忏悔。国家领导人的行为,不仅体现了个人的良知与勇气,更能够引领国民正视历史,背负起历史责任。
直面历史,更需要主动学习与反思。网络时代消除了信息壁垒,让历史不再蒙尘。许多人开始主动走近这段史实——国际友人亲自踏上这片热土,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直面历史的厚重与肃穆;《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档案展等》专题展览向公众开放,集中反映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然而,仍有部分人选择闭目塞听,企图否认历史、美化侵略、歪曲篡改历史。更有甚者从教育入手,对历史教科书进行肆意删减和粉饰歪曲,妄图从根本上抹杀历史记忆,置一国思想之本于无物,这不仅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悍然挑战,更是对人类良知与正义底线的背叛。
“碑立青天像立云,当年战火忆纷纭。心中刻下英雄史,耳畔长鸣警示音。”我们呼吁直面历史,绝非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在真实与完整的历史记忆中,寻找支撑民族复兴的精神基石。唯有让手中文明的火种燃烧得更烈,传递得更久,我们才能看清,历史之路的彼端通往的是珍爱和平、繁荣发展的美好未来。(沂河新区相公街道赵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