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点的临沂街头,沭河学校校门口,民警与老师并肩迎接入校学生;杏园小学周边,城管队员正俯身规整停放散乱的共享单车。这样的画面,不是开学季的“特例”,而是临沂守护学子入校路的“日常”。这些举措,没有轰轰烈烈的口号,却在一个个具体而微的行动里,让教育的温度触手可及。
交通顺畅、环境安全,是开学季给学生和家长的“第一份安心”。临沂公安交警主导的“警校家”护学模式,在沂河实验学校门前化作清晰的分工:交警站在路口疏导车流,家长志愿者举着引导牌护送孩子过马路,老师在校门口接应——三方合力,把上学高峰的拥堵“化整为零”。城管部门则提前谋划,趁着暑期对杏园小学周边人行道进行改造,新增的隔离护栏、清晰的交通标线让通行更有序;同时清理流动摊贩、规范店铺经营,让校园周边的环境既整洁又安全,家长送学更放心,学生入校更舒心。
课后服务的“提质升级”,是临沂落实“双减”政策的扎实答卷。如今,临沂乡村学校课后服务参与率已达89.93%,“课程超市”实现全覆盖——很多学校引入专业第三方机构,书法、编程、非遗手工等社团课程按需开设,让农村孩子也能像城里学生一样发展兴趣。更贴心的是,当地同步建立教师激励机制,从课时补贴到评优倾斜,切实关注参与课后服务教师的需求,让课后服务真正从“简单托管”变成“素质成长课堂”,也让教育公平的阳光照进每一所乡村学校。
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样被纳入开学季的“守护清单”。临沂第二十四中学启用的AI心灵驿站,联动600余名心理专家在线值守,学生有情绪困惑可随时倾诉,系统还能为老师提供心理健康数据参考,实现“早发现、早疏导”。同时,心理医生通过校园广播、家长会等渠道,给学生和家长支招:提前调整作息、制定小目标、多做亲子沟通,用简单可行的方法,帮学生平稳度过“开学适应期”。
临沂开学季的这些举措,藏着教育工作者的“走心”:是教师提前把学生公寓的被褥晒得松软,是小学用“闯关乐考”代替传统考试的暖心设计,每一件事都围着“学生”转。没有空泛的理念,只有扎实的行动,这些务实之举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不仅为临沂学子的成长保驾护航,更给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民生样本”。(徐敏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