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时节,沂蒙山区的梯田层林尽染,一片丰收景象。今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站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我们更能深切感受到“粮满仓·好丰光”的厚重意义——这不仅是对辛勤耕耘的回报,更是对革命先烈的最好告慰。
八十年前,沂蒙军民以“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的无私奉献,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那时的“粮满仓”是支前保障的力量源泉,是革命事业的生命线。岁月流转,精神永存。今日沂蒙山区早已告别贫困,但红色基因依然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民营经济在这片红色沃土上蓬勃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从传统农产品种植到现代化农业产业园,从家庭作坊到规模化生产企业,老区人民发扬革命时期的创业精神,探索出一条条特色产业发展之路。蒙阴蜜桃、沂南黄瓜、费县核桃等地理标志产品,不仅丰富了全国人民的“菜篮子”“果盘子”,更打造出“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让老区特产走向全国市场。
全国科普月活动与全民国防教育月的开展,为这片红色土地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农业科技培训让农民掌握了先进种植技术,国防教育让年轻人铭记历史、珍视和平。在开学季这个充满希望的时节,沂蒙山区的孩子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着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也学习着现代农业科技知识。这种精神与技术的双重传承,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白露节气预示着收获的到来,也象征着新的开始。沂蒙山区正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将红色文化、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振兴之路。这里的变化是中国革命老区发展的一个缩影,展现着从烽火岁月到幸福生活的历史跨越。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更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奋斗精神。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对历史最好的致敬,也是对未来最好的承诺。红色沂蒙的故事正在续写,从过去的“支前粮仓”到今天的“幸福粮仓”,这片土地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王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