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蒙山的晨雾浸润智慧之光,当沂河的碧波映照创新之影,临沂的全国科普月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这座兼具红色基因与现代活力的城市,以“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将科普的种子播撒在城乡每一个角落,让科学精神在沂蒙大地生根发芽,绽放出璀璨的时代光芒。
红色沃土上的科普新图景。在沂蒙精神的发源地,科普与红色文化正演绎着奇妙的融合。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中,青少年通过VR技术“穿越”回1947年的战场,在模拟战斗中学习弹道轨迹与地形测绘知识;《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的沉浸式实景演出,将创作故事与声学原理巧妙结合,让观众在激昂旋律中感受声波传播的奥秘。
城乡联动的科普生态圈。临沂的科普月打破城乡界限,构建起全域覆盖的科普网络。在城市,临沂市科技馆的“科普大篷车”两天接待2.2万人次,18件互动展品让市民在趣味操作中探索物理与数学的奥秘;河东区的“阳台种菜分享会”将光合作用原理融入种子交换,罗庄区社区医院的“血糖管理课堂”用血糖仪和馒头现场演示升糖指数,让科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在乡村,郯城县农技员“老张说稻”的抖音账号拥有10万粉丝,沾满泥巴的裤脚与专业的病虫害防治讲解形成鲜明对比,成为农民手机里的“移动课堂”。
产业升级中的科普动能。作为物流之都和农业大市,临沂的科普月紧扣产业需求,将科技创新转化为发展动能。财源物流的智能分拣线每小时处理4000件货物,其科普展示区让市民直观感受大数据分拣与自动化控制的魅力。农业领域同样精彩纷呈:临沂市农科院的科普研学活动中,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作物基因结构,在田间学习品种选育技术,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生产力;兰陵县的蔬菜大棚里,孩子们戴上VR眼镜观察植物根系生长,科技与农业的碰撞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
未来征程中的科普使命。在这场全民参与的科普中,临沂展现出对未来的深远思考。临沂市科技馆推出的“科学筑梦”暑期活动,通过航天模型制作、机器人编程等课程,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临沂大学与物流企业合作开展的“智能物流科普实验室”,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为产业发展储备人才。
在蒙山沂水间,科普的种子正茁壮成长。它们扎根红色沃土,沐浴科技之光,必将在未来的岁月中长成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参天大树。临沂的实践表明,当科普真正融入城市肌理、贴近百姓生活,当科学精神成为全民共识、创新基因融入血脉,我们迈向科技强国的步伐必将更加坚定有力。(杨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