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产业是临沂的传统特色产业,有“中国水表看山东、山东水表看临沂”之说。在临沂,仪表产业历经近50年的发展,形成表壳、表芯、模块、表蒙的全产业发展格局,拥有上下游企业数百家,其中不乏产值过亿元龙头企业,成为国内最大的水表及配件产业基地, 年产水表配件9000万台(套)、整表3300万只,分别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90%和35%,构建起从核心部件到整机组装的规模化产业集群,铸就了“中国优质水表生产基地”的“山东好品牌”,“临沂水表,滴滴计较”的口号享誉国内外。
铸品牌,以高质量党建助力产业转型。坚持党建引领,紧紧围绕特色产业园区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特色产业资源优势,创新成立仪表产业链党委,从建链、活链、稳链、延链上持续发力,精心打造“以智为汇,点滴为泉”党建品牌,推动党的建设和产业链培育互融共促、良性循环、同频共振,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以高质量党建助力仪器仪表产业持续转型升级、攀高向新、逆势突破。
聚合力,以优质化服务提振发展信心。汇聚涉表企业力量,整合工信、经贸、应急、环保等多部门资源,大力实施“红链引领”和“服务赋能”工程,以问题为导向,积极破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和断点问题,提振企业敢闯敢干的信心,着力打破政企沟通壁垒,实现对策共商、大事共议、难题共解、实事共办,共同构建联建共建组织体系。围绕产业链,在活链、稳链、延链上下功夫,通过组织召开仪表产业发展座谈会、“协同创新·共聚发展”交流会、政银企对接推介会、外贸业务培训会、人才招引对接会等活动,梳理企业需求清单,对市场主体登记、工程建设项目手续办理以及创业担保贷款等内容靠上指导、靠前服务,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帮助水表企业熟知税收优惠减免政策,争取更优惠的信贷政策、更便捷的审批程序,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落实政策“落地难”、助企“贷款难”等突出问题,建立起一系列的常态化服务长效运行机制,不断增强仪表行业发展信心。
促创新,以高科技平台赋能“链”接全球。积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依托落地于高铁新城的天河超级计算淮海分中心,发挥技术前沿优势,设立研发中心或技术创新中心,通过大数据分析,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为智能仪表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提供算力支持和技术服务。同时,加强产学研合作,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联建共建,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共建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创新载体,引进高端科技人才团队及科研机构,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借助临沂商城物流网络与“一带一路”发展机遇,积极开拓海外市场,通过跨境电商、国际展会等渠道,布局设立海外仓,形成“本土制造+全球销售”格局,加快仪表产品国际化发展步伐。
壮园区,以智能化升级布局产业闭环。以壮大园区经济为抓手,以科技赋能为突破,带动产业链强链延链。严选优势骨干企业入园,形成集群集聚效应。通过智能化升级“数字化车间”、“晨星工厂”等创新平台,努力构建“精密铸造—核心部件—智能仪表”的全产业链闭环体系,实现“上下楼即是上下游、左右邻就是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格局,加快仪表产业园区规划与全产业链闭环发展体系成型达效。着力打造多元化、高端化的产业生态集群。(王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