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大众网以《山东临工:海外客户买了全电控挖掘机,想“以旧换新”只需几分钟》为题,报道了山东临工自2023年以来,加速布局全球市场制定国际化战略,今年上半年出口收入同比增长29%,且深耕技术创新,在国内对整机进行OTA软件程序升级,就能让设备的速度、力量等适应新操作场景。
当下,国内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制造业产能利用率持续承压。山东临工果断出击却以29%的出口增长撕开阴霾,这张成绩单背后,藏着中国制造突围的全新密码——不再是依靠廉价劳动力的传统优势,而是通过技术破壁,用“软实力”重构产品价值,实现从“产品输出”到“系统能力输出”的战略跃迁。
山东临工的实践勾勒出清晰的三重突破路径。
技术破壁,以数字化赋能重塑产品内核。以“软实力”重构产品价值,通过OTA远程升级技术,就能让设备的速度、力量等适应新操作场景。工程师在国内就能让远在海外的设备获得新的“肌肉记忆”,几分钟完成“以旧换新”。这种软件定义设备的能力,使传统制造业突破了物理界限,实现了价值创造的全球化即时响应。
战略转型,从卖产品到输出系统解决方案。临工不再仅仅出售挖掘机的物理存在,而是提供一套可进化、可适配的数字生态,通过持续优化满足多样化场景需求。深度海外调研驱动的研发革新,本质是让中国制造跳出“内卷式”低水平竞争,转而与全球最高标准正面碰撞,实现从“产品输出”到“系统能力输出”。
标准跃升,以全球最高标准倒逼质量革命。通过深度海外调研驱动研发革新,临工将国际市场需求转化为制造标准,促使“临沂质造”实现与国际顶尖水平对标。中国制造不仅要靠硬件性价比打开市场,更需靠软件定义的能力留住市场。
山东临工的出海方程式,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关键启示:在全球化竞争进入下半场的今天,唯有将硬件优势与软件智慧深度融合,将产品思维升维至系统能力,方能在世界舞台建立持久竞争力。从“制造”到“智造”的跃迁,不仅是一家企业的转型之路,更成为中国走向制造强国必须跨越的时代分水岭。(孙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