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沂河新区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平澜沂鉴 > 正文
平澜沂鉴|少年儿童心向党 牵手护航伴成长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9日 点击次数:
【文字大小:

留守儿童,这是一个我们都非常熟悉,却有无比陌生的词。当城市的霓虹照亮归乡人的路,在河南的麦田、四川的山坳、广西的村寨里,近4000万农村留守儿童正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与年龄不符的孤独。每8个农村孩子中就有1个长期见不到父母,他们被称为“山里的种子”,在城乡发展的缝隙中顽强生长,却也面临着监护缺位、心理阴霾和教育断层的多重考验。

成长的阵痛,数字背后的生存困境。留守儿童的成长困境从来不是单一问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数据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抑郁检出率高达28.5%,远超非留守儿童群体。河南、四川等省份仍存在超22.5%的农村儿童留守现象。在江苏苏北某县95%的留守儿童由祖辈照料,52%的孩子每年仅能与父母团聚2-5次,春节成了许多家庭唯一的团圆契机。这种“重养轻教”的隔代监护模式,往往形成教育引导的真空地带,使得部分孩子在青春期迷失方向。

未来的方向,从问题缓解到生态重塑。当城市孩子在父母陪伴下参加夏令营时,许多留守儿童的暑假却在“窝在家里打游戏”与田间地头的无人看管中摇摆。破解留守儿童困境,需要重构乡村发展生态。当乡村教育有质量、就业有机会、治理有温度,留守现象才能从根本上缓解。正如全国人大代表程丽芬所言,要通过专项立法、财政支持、智能监测精准发力,攻克情感缺失、教育断层、监护缺位三大难题。每所乡村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每个社区的儿童活动中心、每位教师的家访足迹,都是改变现状的力量。在当前的社会,人们外出工作的机会增多,特别是农村家庭,父母多是选择去外地工作改善经济条,因此很多家庭都是由老人或亲属照看,造成了很多“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育”的现象,芝麻墩街道为了关爱暑期儿童防溺水教育“最后一公里”。各社区(村居)通过发放《防溺水安全手册》2000份、安全教育讲座2场,并为暑期儿童制定了“一对一”假期监护计划,由志愿者定期检查家庭周边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破局的微光,从政策兜底到社会协同。留守儿童问题直接影响着部分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未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最为关注的是有可能带一系列严重的社会同题,比如留守儿童在不上的时候可能会在社会上无所事事,学到不少坏习惯,影响社会治安。芝麻墩街道凤栖社区的暑期国画班给出了温暖答案:为了关爱儿童心理健康,联合沂州书画院尹小叶老师组织开展公益暑假国画班,既解决了“看护难”,又用传统艺术为孩子打开新的世界。这种“政策搭台、乡土唱戏”的模式,既解决了假期监管真空问题,又让教育扎根乡土。

这些“山里的种子”不该被命运定义。当政策阳光、社会雨露、家庭土壤共同作用,他们终将长成参天大树。让我们以持续的关爱守护童心,用系统的变革消除留守,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父母陪伴下成长,让每颗种子都能沐浴阳光绽放。(刘思佳)